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推进防汛工作落实:责任共担 演练共进 信息共享
“王大爷,气象预报说近期可能有暴雨,您家住在河套边,咱们先把贵重物品搬到高处,转移路线我画在这张纸上了。”日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安邦乡防汛网格员丁艳红手拿标注清晰的转移示意图,挨家挨户提醒。像这样的前置提醒,在双鸭山116个防汛责任片区同步进行。入汛以来,双鸭山市持续推进防汛工作落实,保障安全有序度汛。
责任落实到人
构建联动责任网
目前,双鸭山市应急指挥中心已进入防汛临战状态。大屏幕上,全市37座水库、98条江河堤防的基础数据与历史监测记录逐一呈现,12个部门的值班人员全员在岗。
此前,双鸭山市应急管理局印发备汛责任清单,将每个区域、每处隐患点的责任明确到具体人员。“每个责任人的手机号都公示在村口,老百姓有疑问能直接找到人。”双鸭山市应急管理局局长何东春指着墙上的责任公示牌说,全市1688名重点部位责任人签下“备汛承诺书”,承诺在降雨来临前完成隐患排查与整改。
在饶河县西林子乡,乡党委书记蔡伟带着干部们坚持“脚步丈量法”——每周两次徒步巡查辖区河段,用手机记录堤坝可能存在的裂缝、冲刷痕迹。“走一遍下来2万多步,辖区内3公里堤防的情况全装在脑子里,心里才有底。”蔡伟说。
“宝山区团结街道地势较低,需提前准备2台大功率抽水泵待命。”在该市防汛协调会上,水务局的值班人员调出附近泵站位置图,住建局同步联系施工队伍确认设备状况,社区工作人员则开始统计辖区内需要重点关注的老弱群体。
实时协同配合
力量和物资精准到位
由该市12个部门组成的“防汛联合备战队”实时协同配合,常态化设置情景开展演练。
“以前各部门的备汛方案像块碎玻璃,现在总算拼成了完整的图。”该市应急管理局协调科负责人向记者展示联排联调备汛手册,上面详细标注着23项协同流程。通过模拟演练,这种联动机制已能确保在降雨来临前,所有应急力量和物资都能按预案精准到位。
在集贤县组织开展的防汛演练现场,参与演练的村民人手持有一本防汛预案手册。该预案手册内容详尽且细致,不仅明确标注了人员转移的具体路线,还针对特殊情况进行了精准记录,如“哪户家庭中有行动不便、需要他人背负转移的老人,哪户家庭中有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婴幼儿”等信息,均清晰无误地罗列其中。为确保在遭遇强降雨等紧急情况时,全体村民能够按照预定计划有序进行转移,所有参与演练的人员提前实地走过预定的转移路线,通过反复熟悉路线,强化应急转移的行动能力与协同配合。
隐患排查同样透着“绣花功夫”。391个隐患点被贴上红、黄、绿三色标签,在电子地图上闪烁。“红色隐患必须当天见整改方案,就像急症病人,一刻也不能等。”一位参与隐患排查的工程师说,他们给每个隐患点都建了“病历本”,整改情况每周“复诊”,确保降雨前全部清零。
科技赋能储备
打造防汛智慧盾
“这是水龙炮,一小时能抽干两个标准泳池的水,已调试完毕随时待命。”该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员向记者介绍了拖挂式抽水泵站旁储物间内的装备,从重型救生衣,到可维持50人三天补给的应急食品箱,73类物资按“实战需求”排列得整整齐齐,每类物资都标注了最近的投放点和运输路线。
“刚接到短信,这处堤防的防渗膜必须在三天内铺完,还要提前把排水沟清理干净,就算下雨也不怕积水了。”饶河县山里乡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姚建军说,市防指的备汛提醒短信像“预防针”,将信息精准直达546名责任人,明确降雨前需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
“看,这20个新增的视频监控点位已调试完毕,将实时监测河道水位、堤防状况。”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着“智慧防汛”平台,一边介绍。屏幕上,3个气象站、1个水文站已完成检修校准,数据将实时更新,通过整合铁塔公司“数智”资源构建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已将预报精度提升到乡镇级,确保能提前6小时预判降雨强度和范围。
在饶河县山区,无人机正沿着河道进行预演飞行,AI系统同步对岸边的滑坡隐患点进行识别建档。“以前靠人眼巡查,一天走不完10公里,现在无人机1小时就能把全村范围都覆盖到,提前标记隐患点。”当地防汛办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而更让人安心的是预警“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该市借助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基层网络,已提前演练信息传递流程,通过微信工作群、手机短信提示和村大喇叭提醒,确保降雨预警10分钟内就能传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一审:盛 昕 二审:范珊珊 三审:阮文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